车驾由南京正阳门进入,经承天门入皇宫。在奉天殿接受了百官的朝贺。</p>
第二天清晨,朱由校带百官到紫金山孝陵祭拜太祖,后巡视南京城,与百姓同乐。下午,召见江南官员。晚上,宴请群臣。</p>
这就是朱由校来到南京两天内的行程安排,到了第三天,才是他真正来此的目的,要去宝龙局亲眼看一看建造的新式战船,赵忠南已经给呀看过模型了,但威力如何,还得亲自体验才行。</p>
在卢象升、赵忠南等人的陪同下,他们轻车简从,到达下关口的宝龙船厂,这里曾是明成祖为郑和下西洋时建造的船厂,自罢了下西洋后,宝龙局船厂规模不断缩小,已经没有永乐年间的规模了。二百多年来,宝龙船厂多建造商船,大型舰船已经很久没建造了,这一次仿造的荷兰舰船是至郑和下西洋后二百百年来第一艘大型战船。</p>
朱由校初见这艘战船,也被震撼住了,他没想到在这个时代纯木质的战船也能造的这么大,目测一下,估摸着船长120米有余,宽四五十米,两侧有四层炮口,数了一下,一层12门炮口,一面48架炮,船头前后各有炮位,这一艘战船上总计能装一百多大炮!</p>
火力够强!</p>
朱由校登上这艘战船,来到船首,迎着江面上吹来和顺的风,**着舰首上的火炮,一言不发,思量许久。</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跟在后面的官员们也都默不作声,卢象升感觉皇帝会赞许这艘战舰,赵忠南却始终觉的有些不足,但不知哪里欠缺些,朱从登船到现在一言不发,他心里更加没底。</p>
沉寂了一会儿,朱由校才转过身来,对他们意味深长的说:“这艘战船造的不错,但是太大,影响了机动性,容易被敌军舰炮击中。在**露梁海战中,**的战船比倭国的战船先进的多,才奠定了海战胜利的基础。我们也要以此为鉴,可在船身铺设铁甲,增强防护。现在的海战,已经不是单纯的刀箭对抗了,是火炮的对抗,谁能抵挡得住火炮的抗击,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p>
然后他指着赵忠南和郑芝龙说:“你们一个是大明的技术大才,一个是海战专家,要通力合作,尽快造出我大明最好的战船。那些造船的工匠们也不乏大才,可集思广益嘛,不是有句话叫高手在民间,你们不能闭门造船,要充分发挥百姓的智慧,谁能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朕不会吝啬,给官给钱,让他光宗耀祖。”</p>
“遵旨。”</p>
两人附身领命。</p>
“先做出一个模型来,让朕看看再建造。”朱由校对他们俩叮嘱道。</p>
看完战船后,他们就马不停蹄的去视察新军的编练情况。</p>
新军军营就在金陵城北,原是南京五都督府驻军所在地,自迁都北京后逐渐荒废,现改为新军训练之地。新军按照新式军种编制,和京师三大营如出一辙,有炮兵、骑兵、火枪兵等军种,这些新军都是从南直隶、浙江等地抽调的精锐,约有3000人。</p>
朱由校到达新军军营后,三军早已整装完毕,贺耿、邓长青、许正升各率所部列阵在军营之中,金陵城内的守备以上武官都在此等候。</p>
三军呈现凹字形排列,一百门火炮在前,骑兵在后,火枪兵在两侧。三军军容整洁,士兵面色严肃,眼神冷峻,气势凸显。</p>
朱由校也是一身的戎装,出现在他们面前,立即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站在检阅台上,扫视着数千将士,他也是心潮澎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