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破族散、流离各处的聪慧智者,比比皆是。
这些人虽然有读书的天赋,但苦无经典的书籍可以观阅抄录。
就连诸葛亮这般有天赋者,都得依靠两个姐姐联姻的关系才能有书可读。
假使诸葛亮的两个姐姐没有与荆州大族联姻,别说在荆州读书了,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更多的。
会如徐庶一般,求学之余每日还得在酒肆店铺等地方打杂来赚取酬劳奉养老母。
而现在。
刘备,不向众士索取任何的条件,将七千余卷藏书免费供众士观阅抄录!
这分气度,这分豪迈,举世罕见。
一年的时间很短,碌碌无为者什么都做不了就一晃而过了;一年的时间又很长,志存高远者足够为自己后面行动做好足够的准备。
而刘备。
属于志存高远者!
等刘备抵达平原国时,随行的士人已经超过三百人!
这年头。
活着的人少,识字的人更少,能读懂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能有三百余的士人随行,场面已然非常的壮观。
“高唐县县丞陈震,见过左将军。”
高唐城。
一个身材高大容貌俊逸的中年,于城门口相迎。
诸葛亮仔细辨认了陈震的相貌,惊问道:“阁下可是南阳陈孝起?”
陈震吃了一惊,寻声而望。
但仔细辨认了诸葛亮后,陈震并无诸葛亮的印象,不由疑惑,遂拱手问道:“我离开南阳已有数年,不知尊驾何人?”
诸葛亮拱手回礼道:“左将军麾下军师中郎将、琅琊人诸葛亮,见过陈县丞。昔日亮初入南阳时,便听闻南阳陈孝起为人忠恪,又兼秉性刚直;又闻陈县丞受大将军征辟而入河北,亮时常感叹,只憾不能与陈县丞相识。”
被诸葛亮这一顿夸,陈震对诸葛亮的好感直线上升,忙道:“诸葛军师过誉了,我只是一介小吏,当不起诸葛军师的盛赞。”
话虽如此,但陈震又有羡慕。
想想自己,都年过三十了,还只是个平原国高唐县的县丞,区区一长吏。
再看诸葛亮,正值青春年少,就已经是左将军刘备的军师中郎将了!
人比人,气死人。
诸葛亮锐眼如刀,敏锐的捕捉了陈震神态和语气中那细微的“苦涩”,当即为陈震打抱不平:“莫非是河北的贤才太多了吗?陈县丞有尚书之才,袁绍竟只用为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