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当即召集了诸葛亮、庞统、徐庶、简雍、孙乾、糜竺兄弟、关羽、张飞、曹宣等人,将北上诸事安排妥当。
当日下午。
刘备就带上诸葛亮、黄忠以及白毦兵十余人,乘船南下直抵匡琦。
得知刘备亲至。
正在匡琦督促官吏士民进行战后安置的陈登,又惊又喜。
无颜见刘备的沮丧在得知刘备到来后瞬间被陈登丢到了邗沟中,陈登更是驱船入河,出城十里相迎。
“玄德公!”
“元龙!”
故人相见,一声呼唤后,两人各自立于船头,竟然都无语凝噎。
直到许久后。
刘备才在诸葛亮的“咳嗽”示意下反应过来,忙招呼陈登一同靠岸,于岸边支起篝火,一面温酒烤肉,一面叙说旧事。
酒香和肉香,在篝火中扑鼻而来。
叙说间。
陈登问及刘备斩杀车胄的原因。
刘备叹道:“斩杀车胄,本非我愿。实乃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言毕。
刘备又将参与衣带诏一事、吴硕来下邳、许都方面传出衣带诏名单、车胄摆鸿门宴等等诸事,说与陈登听。
知晓了个中隐情,陈登亦不由一叹:“先前孙策遣兵来袭时,我曾让功曹陈矫向曹司空告急求援,欲请曹司空调玄德公入广陵。”
“袁曹对峙,难分高下;江东孙策,又勇而无备。假使玄德公能奉诏令南下与孙策争锋,或可乘势起于江东,再立基业。”
“只可惜,世事变化无常,被董承、吴硕等人一搅合,我为玄德公的谋划,无用矣。”
刘备不由动容。
虽然陈登的谋划因为衣带诏事泄而无法实施,但陈登的心意依旧令刘备感动。
刘备不由感慨万千:能与元龙为友,何其有幸!
陈登心性豁达,只是片刻间又走出了忧叹,问及刘备北上的真实意图。
刘备侧头看向立在身后的诸葛亮和黄忠,引荐道:“元龙,此乃琅琊阳都人,故泰山郡丞诸葛珪次子诸葛亮诸葛孔明,乃是我新拜的军师中郎将。”
“此乃荆州中郎将,南阳人黄忠黄汉升,奉荆州镇南将军的命令,暂时以客将的身份在我麾下效力。”
“另有一军师中郎将襄阳人庞统庞士元,以及一军师颍川人徐庶徐元直,皆是与孔明自襄阳千里来投。”
陈登肃容行礼。
刘备刚登岸时,陈登就觉察到了诸葛亮和黄忠那不凡的气度,但因与刘备叙旧且刘备又未主动介绍,陈登也没多问。
此刻得知两人的身份,陈登亦不由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