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等人走马上任,立刻就开始大显身手。
首先是制度重建,将公司上下建立起统一的一套流程体系,方便管理。
在宋雪芝模糊的“后世办公自动化”概念指引下,陈默引入了简单的台账系统和报表体系,告别了完全依赖手工记账的混乱状态。
有了他们的介入,公司上下焕然一新,终于摆脱之前的小作坊状态了,运转效率显著提升。宋雪芝看着井井有条的报告和日益规范的运作,深感这钱花得值!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陈默是典型的学院派,追求制度的完美和刚性。他推行的某些规定,在宋雪芝看来,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比如,他要求所有员工必须严格打卡考勤,包括常年在外奔波的销售人员。一个业绩很好的销售骨干委屈地找到宋雪芝:“宋总,我这月跑了三个省,签了五个大单,火车上、旅馆里都在整理合同,结果月底因为漏打两次卡,被扣了全勤奖!这……这合理吗?”
还有公司里有几位能力不错的女员工是宝妈。陈默严格执行“工作时间内不得擅离岗位”的规定。一位宝妈因为孩子幼儿园提前放学,临时请假一小时去接孩子,被记了警告。她红着眼圈对孙雅说:“孙总监,我就离开一小时,工作都安排好了,回来也加班补上了,这样也不行吗?孩子没人接怎么办?”
这些问题反馈到宋雪芝这里。她没有直接否定陈默,而是把他和孙雅叫到办公室。
“陈默,你制定的制度非常好,规范了公司运作,功劳很大。”宋雪芝先肯定,又话锋一转:“不过,管理不仅是冷冰冰的条文,更需要‘温度’和‘灵活’。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看看那些宝妈,她们也为公司创造了不少功劳,但上班以后,连接送孩子都无法做到。”
陈默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他追求制度的严谨,但宋雪芝的话让他意识到,自己太过死板。
他心悦诚服地点头:“宋总,我明白了。是我考虑不周。我立刻和孙总监一起完善相关细则。”
年轻人办事效率很高,很快他们就出台改革了新的公司制度:比如允许弹性工作时间,如早来早走、午休延长,设立公司内部简易托儿所。这些举措一经推出,立刻赢得了员工,尤其是女员工们的热烈拥护和感激。
孙雅是女生,想出的公司福利待遇更以人为本些。比如逢年过节,都会给员工分发米面油、自产的精装卤味礼盒、辣椒酱、豆豉酱大礼包是标配。中秋发月饼和水果,春节发丰厚年终奖和购物券。
之后公司规模大了,还建立专门的员工食堂,聘请了专业厨师,提供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的工作餐。
再比如定期组织团建、体育比赛、员工生日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