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御极大明 第398章头疼的藩王

安排完宗二后,朱由校又在乾清宫的西暖阁召见了孙承宗、徐光启、黄嘉善、候光远和赵忠南,这几人算是大明的核心人物了,也是军机枢密处的主要成员,他们五人被召至此,不说也心知肚明有要事相商。</p>

进了西暖阁,朱由校给他们每人赐坐,又让程化祥关上门在外候旨,没有宣诏不准任何人进来打扰。</p>

面对这些老臣重臣,他呷了一口清茶,润了润嗓子,深有感触的对他们说道:“如今四海之内,西南奢崇明叛乱已定,东南海事暂时不会有什么事了,朕的大婚之日也定了,马铃薯、玉米和朕在为皇孙时培育的小麦推广至全国种植,收获颇丰。朕在微服南巡和亲征大同时所见庄稼丰盛饱满,甚感欣慰。四海升平,百姓丰衣足食,大明蒸蒸日上,朕心宽慰啊!”</p>

他语调柔长,眼光深邃,面容和蔼,一番感慨道出了几年来的辛苦。五人都是一路陪伴他走过来的,对他所说的事也感触颇深,齐声迎合道:“这都是陛下圣德英武,才有今日朝升之象。”</p>

朱由校“呵呵”笑起,轻轻摆手道:“朕虽为天子,也不过是肉身凡胎,大明有此朝升之象,全赖诸位尽心尽力,忠诚为国。”说着,他话锋一转,“然辽东女真是朕心腹大患,一日不除,朕一日不安,是该着手解决辽东问题了。大同一战,女真人元气大伤,十年也难以恢复,朕要趁此机会彻底剪除!今日召你们来,就是议定几件事,为朕日后北伐做好准备。”</p>

重点,今日要谈的重要的事,五位大臣心里有数了。</p>

“皇爷爷久不上朝,父皇在位仅一月而崩,朕登基伊始,逢前朝纲纪废驰已久,北有女真、察哈尔为患,内有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府库空虚,官员懒政,军备久驰,萨尔浒之战,十万精锐尽失,大明国势更加衰微,凡此种种,朕历历在目,现在想起尤为之痛心疾首!大明再不锐意进取,离亡国不远了。西风渐进,除旧布新是大势所趋,时代所择。朕的新政得罪的人很多,却换来了今日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自古革新都是得罪人的事,朕不怕得罪人,怕的是大明不能中兴,怕的是江山不能千秋万代!”</p>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大明中兴,朕必一往无前,挟强盛之军,兴师北伐!复辽东,灭女真,平察哈尔!朕定明年开春,兴师亲征!”</p>

五人心里嘀咕:皇帝又要御驾亲征,他怎么这么喜欢带兵打仗!</p>

“朕亲征之日前,诸位要做好几件事。户部,”朱由校又道。</p>

候光远起身,恭敬应道:“臣在。”</p>

“粮草军饷,要准备十万人马支用,一年的时间,朕想足够你准备的了。”</p>

候光远应旨,现在对他来说,他这个户部比前几年要好干多了,自从海贸彻底打开后,他就没想到来钱这么快,民间商船收税,官船盈利,清丈田亩后,官民一体纳粮,赋税更是蹭蹭的往上涨。这几年财政虽然依然紧张,但是都是因为连年征战耗费巨大,再加上前几十年的财政积欠才入不敷出。今年,如果不出大事的话,粮食的丰收平抑物价,民生改善,海贸的可观收益,足以让他这个户部成为大明历代最有钱的户部尚书了。</p>

所以,对于皇帝要求今年准备十万人**粮饷,根本不是问题。他轻松的坐下,忽然,他眉头一皱,想起了一件事,要向皇帝汇报,但皇帝正安排他的大政方针,所以暂时等等。</p>

安排完候光远,朱由校又对兵部的黄嘉善和赵忠南说:“我大明最大的短板是没有强大的骑兵和水师,水师不是一年半载能建成的,但是一万骑兵还是能做到的,朕给你们兵部一个任务,选一万良驹。大同之战,朕痛失五千精锐骑兵,这是朕花费三年精力编练的新军,对此朕是极为痛心,朕要重建三千营!另外,打造火枪两千支,两百辆炮车,火炮一百门,待沈焕护送进京的火炮,全部安装在炮车上,”说着,他指了指赵忠南,说:“朕给你说改进炮车的事,要上心。”</p>

两人俯首应旨。</p>

最后,朱由校对孙承宗郑重的说:“师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