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文武官员,盛大的场景,庄重的鼓乐声,隆隆的礼炮声,一起组成恢宏大气的迎驾典礼。</p>
望着这一切,朱由校的心情是复杂的,也是十分矛盾的,作为帝王,他拥有无上的权力,享受着人世间最光彩绚烂的荣华和最高规格的礼仪,所有人在他面前必须俯首下跪,感受高高在上、万人膜拜的尊感。这场盛大的典礼,不仅充分宣耀了他的武功,也彰显了帝王的威严,但是,耗费也是巨繁的,在这个朝廷并不富裕、还十分缺钱的时候办这么一场仪式,心里还是心疼的。</p>
他的眼里不过是个虚荣而已,没必要这么铺张。何况,他没有完成合围努尔哈赤的战略目标,没有给予女真人致命的打击,还把带去的五千精骑全军覆没,这是极不光彩的。</p>
平心而论,这次战果虽然不大,但是战略意义却不可估量,因为努尔哈赤集中所有力量进入中原,造成后方空虚,袁崇焕、曹文诏袭扰后方,破坏女真</p>
但是,既然办了也无话可说,要怪只怪自己考虑不周,没想到他们会私底下这么做了。</p>
面对跪在地上的众多文物大臣,他也只好顺水人情,在阿巴亥的搀扶下走下銮驾,走到朱由检跟前,弯下腰扶起,言道:“五弟长大了,朕不在宫里的这些日子,有劳五弟费心了。”</p>
朱由检深深的恭拜,道:“皇兄言重了,臣弟年幼无知,不懂朝政,全赖两位阁臣及大臣们鼎立辅助,臣弟才能不负陛下重托。”</p>
朱由校“呵呵”一笑,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群臣尽心,五弟用心,朕放心。你长大了。”说完,他平抬起手,对众臣道:“诸位臣工辛苦了,都平身吧!”</p>
众臣闻声叩谢,“谢陛下隆恩!”</p>
大臣们起身,在德胜门的迎驾仪式算是结束了,孙承宗便禀拜道:“陛下得胜归来,鸿天昌运,功利千秋,是千古圣武明君,比肩先祖,请陛下移驾,前往天坛祭拜上苍。”</p>
朱由校笑道:“孙师傅言重了,先祖文功武德,彪炳千古,朕岂敢与之相比?去天坛的事就免了,还是回宫去吧!”</p>
按照他们的迎驾章程,前往天坛祭天是第二道程序,礼部官员在那里早已准备就绪,只等皇帝驾临。</p>
但是孙承宗没想到皇帝会不去,这就尴尬了,于是劝道:“陛下亲征,功高烁今,岂可不祷告上苍,祈佑太庙?”</p>
朱由校摇首道:“待平定辽东,生擒努尔哈赤,朕定当到太庙祈佑列祖列宗,祷告上天庇护大明。今朕有失土之责,每每想起是夜不能寐,夙夜忧叹,深愧祖宗戎马所拓江山在朕的手上有了闪失。朕无颜祭天,拜谒太庙,唯有励志操劳,重振大明,复先祖基业,才敢登天入庙。”</p>
孙承宗很是为难,徐光启也认为不合适,祭天拜庙是庆典的重要一项,如果不去祭天拜庙,不仅不符合礼制,也是缺少了庆典的庄严和重要性,但皇帝心意已决,又如何劝的动皇帝呢?</p>
正在孙承宗两难之际,徐光启忽然开口,禀道:“陛下既然不愿祭天拜庙,就请信王代行,陛下毕竟是凯旋而归,有功祖上,也应到太庙高慰先祖。”</p>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孙承宗的赞同,他也附声道:“孙阁老所言极是,信王聪慧仁德,是先皇亲子,陛下胞弟,可代陛下祭天拜庙。”</p>
这的确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省去了皇帝躬亲祭天拜庙,又不至于废礼。</p>
朱由校会心的笑了,也点头赞同,道:“徐阁老所言甚好,就让五弟代朕去吧!”</p>
在他面前的朱由检可吓坏了,惶恐的打了个冷战,体内的汗水一下子从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里倾泄渗出,额头上也挂上了点点汗珠,惊惧的他俯身推却道:“臣弟何德何能,安敢僭越?请皇兄收回成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