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御极大明 第125章学府风波

宋应星还未说完,徐光启打断道:“哼,你已入朝为官,与我同殿为臣,日后便是年友,何来师生?!”</p>

宋应星对徐光启的这句话极为失望,他几乎不敢相信敬重的老师也会如此狭隘,只得说道:“恩师请听学生一言。当今圣上乃是旷世明主,立志革新朝政,中兴大明,如此明君必会乾纲独断,大权在握,绝不会容忍臣下结党营私。新皇尚未登基便提拔恩师,又将我等赐予功名,皇上知道学生皆出自恩师之下,却又如此重用,您岂有不招他人广猎门生之意?皇上今日让孙大人与您共同考察学生,已有不放心之意,恩师为何不察觉?”</p>

徐光启被宋应星这么一分析,本不屑的表情转瞬间失色,幡然大悟,惭色道:“老夫一时得意忘形,显将自己置身于万劫不复之地。”</p>

看到自己的恩师明白了过来,宋应星点头道:“恩师与学生已今非昔比,原本不过布衣草民,世人视我们为旁道之人,皇上也屑顾我们,今日在朝为官,已遭他人妒忌,手握权柄,若不小心从事,必授别人以柄,圣上猜忌,那时不管我们有多大的功劳与朝廷,皆不会被圣上所容。”</p>

徐光启听的汗流浃背,惭愧哀叹,“多亏长庚(宋应星的字)提醒,为师才能自保名节,否则他日悔恨,身败名裂。吾有学生如此,为师惭愧,还望长庚不要与老朽计较。”说完徐光启向送宋应星深深鞠了一躬。</p>

宋应星惊慌起来,忙回礼,“学生怎敢受恩师大礼!”</p>

两人在这细声细语,远远看见的人真不知道这师生俩玩啥猫腻,都莫名其妙的远远看着二人。孙承宗走过去,笑问起来,两人慌张,推辞他事,孙承宗也不便追问,只是笑谈挑选学生入户部清丈土地之事,皇上只给十五天的时间完成京畿地区清查,时间紧迫,孙承宗和徐光启也不多耽误,离开皇宫直接去往国子监。现在的京师学堂的学生都搬到了国子监,要到那里去挑选。</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二人还未到国子监,远远的就在轿中听到吵闹声,从轿子的窗外看去,顿时傻了眼,只见学子们在国子监门外与监生们吵闹,两方气势汹汹,群情激动,都挽起了袖子准备大打出手。</p>

两方的学生加起来足有三四百人,这么大的阵势要真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孙承宗和徐光启催促轿夫加快脚步。</p>

在国子监门口,双方吵闹的十分激动,这里已经有不少百姓在围观,他们是在看热闹,又像是在为监生们助威,因为他们也认为这些“新派学生”是旁门左道,何况他们也有许多亲人读的也是圣贤书,自然从内心里是反对“新学”的。</p>

百姓们的起哄助威,更显的新派学子们的孤立,也助长了监生们的底气,双方面红耳赤,只需一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能酿成双方的群殴大战。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人群之外暴出一声叫喊:“住手!”</p>

顷刻之间吵闹和百姓起哄的声音停止,都聚首转向人群之外,只见两顶轿子下来两个官员。从官服上辨认,看的出一个二品,一个三品,官阶不小,众人意识惊讶,都收住了手,安静了下来。</p>

京师学堂的学生们认出自己的老师徐光启,也有不少人认出了孙承宗,脸上都浮现了惊喜之色,有了这两位高官在,他们就有了靠山,都高呼“恩师。”并向他们行礼。</p>

监生们对孙承宗和徐光启陌生,但听到“新派”学生们向他们俩行礼又叫“恩师”,再傻也知道他们俩是谁了,都十分恼恨,个个脸上像是挂着一层霜,冷面相对,但碍于他们俩是朝廷官员,不敢太过放肆。</p>

孙承宗和徐光启明白这其中的原因,但此刻他们也不能再刺激监生,只能对自己的学生训斥,化解这场危机。</p>

徐光启装作十分气愤的样子,指着自己的学生的喝道:“为什么不进去收拾收拾,竟在这里闹事?”</p>

一个学生委屈的样子,指着监生们愤慨的说:“是他们不让我们进去,说我们是旁门左类,不配进国子监!”</p>

徐光启听到后两眼一沉,阴着脸对监生说:“进国子监乃是圣上谕旨,你们为何阻拦?这是抗旨!”</p>

一个监生不服气道:“这是国家最高学府,是传授孔孟之道,儒家之学,不是你们这些旁门左道能来的,有辱国学。我们决不让你们进去,玷污圣人!”</p>

“对,不能让他们进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