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提高了嗓门,对着这些年轻人大声的问:“你们为什么不去读四书五经,而要来这里学习西洋学?”</p>
大家听到皇长孙这么问,都面面相觑,不敢说话。徐光启也被他的问话弄糊涂了:皇长孙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在责怪我们搞另类?</p>
“你们为什么要学西洋学?”良久没人回答,朱由校又大声问了一遍。</p>
“西洋学要远胜于我大明四书五经,它内涵环宇,能让人知晓天文地理,开拓自然,发展科技,让人如拨云见雾一般,了解这世界的奇妙之处,洞开天斐,如懵懂之孩童茁壮于通晓之万物。我泱泱中华其技不如西洋,根基就在学术不如西洋!”一个学子大声回答。所有人的眼光都转向了他。</p>
一个个子不高,有点消瘦的年轻人。</p>
“你叫什么名字?”朱由校问道。</p>
“学生宋应星!”</p>
什么!宋应星!朱由校大惊,明末著名科学家,《天工开物》的作者,想不到宋应星竟然也在这里,这是他始料不及的。</p>
太意外了,宋应星竟然也在这。朱由校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微笑的说:“你可知道学习西洋学在我大明可是没有仕途的?”</p>
宋应星不卑不亢,直言不讳的说道:“四书五经如同缰绳捆绑士人,僵硬腐化,不知天下巨变,与国计民生毫无干涉,西洋学说开天顿悟,奥妙无穷,内藏千机百变,深邃不可测,若能通晓西洋学,则天机变化便可掌握其中为我所用!”</p>
“回答的好!”朱由校高兴的紧握双手,来回走了两步,又向下扫了两眼,对学生们大声的说道:“你可知道你们现在所了解的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还有许多未解知识等待开发,我希望你们能挑起这副担子,将西洋学发扬为我中华学说,为我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贡献!”</p>
下面的人都舒了一口气,原本担忧之情又泛起激扬。之前还以为皇长孙反对西洋学,要解散他们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