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一直把朱由校送到门口,远远的注视着朱由校离去,他身后站着学生,也都目送。有人不解,问徐光启:“恩师,为何如此大礼送这个小孩子啊?”</p>
徐光启望着远去的朱由校的背影叹道:“此子天资聪慧,语出惊人,乃是百年不遇的天才,将来必能青史留名,你我集于一体也不及此子之一呀!”</p>
能得到徐光启如此之高的评价,众人再一次惊然。</p>
回到宫中,朱由校向太子朱常洛汇报了一下这次到承恩寺烧香,就回到自己的寝殿休息去了,回想今日遇到徐光启的事,不免想到了许多,徐光启年事已高,身负大才却不得重用,离他登基还有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的时间能做多少事呀,岂不白白浪费?他要抓紧时间,让徐光启提前做一些事情才行。</p>
第二天早上,孙承宗例行来上课,说是上课其实和聊天差不多,朱由校什么字都认识,文采方面也比较出众,再加上没人考察他的学业,孙承宗也落得清闲,感到他是自古以来最轻松的帝师了,这么好的差事得做几辈子好事才能修来啊!</p>
朱由校见到孙承宗,直接问道:”师傅,你可知徐光启这个人?“</p>
孙承宗应道:“此人是翰林院检讨,与臣同为翰林院士,有些交往。殿下为何突然问起他?”</p>
“嗯,你觉得此人如何?”</p>
孙承宗略有尊敬之色,回道:“徐光启与臣同僚,此人好西洋学说,善研奇**技巧,多些古怪离奇的东西,说来倒也实用,不过当今无人赏识,说不定他的理论学着将来能光耀千古。”</p>
“呵呵……,想不到师傅也有此远见卓识,懂得科技的重要性。”</p>
孙承宗被朱由校这一说似有不悦,嘴角撇了一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