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历经黄巾之乱,汉室名存实亡。</p>
天下大乱,群雄割据。</p>
建安五年,十月,官渡之战。</p>
曹操听荀彧上书建议,阐明必战不退之决心。</p>
得许攸暗投,火烧乌巢,大破袁绍,历时一年的官渡之争,影响大势走向的一战,以曹操以少胜多而结束。</p>
此大胜之后,曹操返回许都,如天威将至,自带祥云,许都荀彧派人迎接至城门五里外,随行子嗣有三人,曹丕,曹植,曹冲。</p>
时年曹冲才五岁,已有成年人之才智,惊为天人,无数文臣武将,赞不绝口。</p>
下马车后,曹操双手持腰带,腰板挺直,面带微笑,对荀彧说:“文若辛苦了,此次大战,若无你直言相劝,我差点便落了气势。”</p>
“丞相英明神武,袁绍岂是您的对手,况且,那劝诫之言,其实并非是我说的,只不过的确与我意见相合。”</p>
闻言,曹操顿时错愕。</p>
“谁?谁还有文若这般远见与魄力?”</p>
“丞相的一位公子。”荀彧却是卖了个关子,如今北方大定,袁绍已再难成气候,曹操必然心情也好。</p>
“丞相不如猜猜?”</p>
曹操微微一笑,看向在场的三个儿子。</p>
他最喜欢的便是小儿子曹冲,天资卓越,知书达理,但如此战略之眼光,不是靠读书便能有的,得知天下大势,明了名士之风范。</p>
曹丕看似木讷,实则内秀于心,而且颇有野王,懂得藏锋,只不过眼界不高,才情不高,一腔愚勇,也不是他。</p>
那就只有曹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