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能记足?”</p>
朝臣中,有四分之一是各地依例朝觐述职的官员,有的是刚到,有的是述职完毕,就</p>
要回去,皇上的这番话,句句戳在他们的心窝上。水涝灾害,他们在觐见时说实话了吗?</p>
除了一年的夏秋两税,他们拿百姓当人了吗,他们辖内的百姓流离失所了吗,他们逼百姓</p>
造反了吗?一部分人心里发虚,身上淌汗,不敢直面皇上的问话,胆战心惊地琢磨着回去</p>
后的补救法子。好在皇上就是面上一说,没有深究。</p>
“以后的这类事件,就这么处置,从布政司到府州县,第一措举就是安抚,谁也不要轻启兵端。”</p>
“谨遵圣谕——”堂上是一阵低沉悠扬好听的和声。</p>
“不过,”赵彝又说,“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晟奏东里宣慰司土官剽掠威远,是剽掠,还是请求发兵征讨。”</p>
“发什么兵?”永乐想怒又没有怒的理由,沐晟远在云南,这奏章至少十天前就发出了,无非是沿用过去的老办法。</p>
“就从沐晟此奏开始,令云南都司移文晓谕,三谕不成,再发兵不迟。”</p>
“再就是一件喜事,”赵彝胖墩墩的,脸上堆着肉,总给人一种似笑非笑的感觉,遇到喜事,这感觉就更明显了。</p>
“山东布政司奏,辖内部分州、府野蚕作茧,成方连片,一汪一汪的,寓意不浅啊!”</p>
“野蚕成茧,衣被天下,”礼部尚书李至刚忙出班道,“此乃我大明丰衣足食之兆,皇上登基不足两年,连野蚕都赶来祝贺,足见陛下抚绥华夏乃顺天应民之举,可喜可贺!</p>
臣请求率百官上表朝贺!”</p>
三年靖难,永乐由藩王而承大位,知道自已在群臣、在百姓心中的位置,若没有几年</p>
的风调雨顺和宽松之政,那股子劲扭不过来。所以,对诸般祥瑞,他虽相信,盼它们更多</p>
甚至层出不穷,昭示他的君权为神授,但他却想在众人面前表现得记不在乎,一笑置之,</p>
让大家实实在在看到和感受到他的民本君轻的坦荡胸怀。</p>
“山东野蚕成茧,好事一桩,却也不过衣被一方。若普天之下,处处如此,四方百姓</p>
皆饱暖而无饥寒之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如古之大通之世,再为朕道贺也不晚。”</p>
李至刚的提议虽没有被采纳,实见皇上心中还是高兴的,正好乘兴而奏,遂继续道:</p>
“臣还有一个提议:我太祖肇建金陵,沿前代奠都之旧,又以龙兴之地凤阳为中都,两都</p>
相举,遥相呼应,实为万世太平之虑。虽是两都,距离太近,于国家长治久安也有不便。臣琢磨着,北平为皇上龙兴之所,山川形势皆为陛下所兴,也宜建为首善之区,充实民众,</p>
招徙商贾,繁荣工商,以为北都。三都并立,南北相衔,则国之根基固也!”</p>
永乐眼前一亮,长髯微颤,露出了一丝发自心底的却让人不易察觉的记意。北平是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