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隆万盛世 1481接班人选

在内阁忙碌了一天,除了处理了二十来份奏疏,魏广德还草拟了关于大明军械出售的条陈,陈述其中利弊。

而就在内阁放出消息后,京城官员也知道了内阁有意恢复旬日休沐的打算。

毕竟是要知会礼部,所以礼部官员先行讨论,然后才能上奏疏言事,消息当然就没法保密了。

只是一下午的讨论,事儿就基本上定下来。

能每月多一个休沐日,自然没人会反对,在所以礼部那边通过的很快,之后就是草拟奏疏上报。

魏广德散衙后回到府上,张吉在门口迎接,进去的路上也小声把上午芦布汇报的消息说了下。

“知道源头吗?谁搞出来的?”

魏广德随即就问道。

“还没查到,不过有人说在南城看到潘大人府上有人传播过这个消息。”

张吉小声答道。

“潘大人?”

魏广德一愣,站定,回头看向张吉。

“就是半年前因病致仕的潘大人,卸任后一直在京中养病,并未回浙江。

之前有小道消息说,潘大人已经病愈。”

张吉没有继续往下说,再说就是潘大人或许想要复出,不过礼部现在已经归了徐学谟,自然不是说复职就复职的。

“你的意思是说”

魏广德话说半句就停下,“再查查,查清楚再报。”

只是有人看到潘大人府上下人说起这事儿,虽然可能是主子授意,但也不排除是在外面听到,然后四处传播。

毕竟,京城人嘴巴就这样,爱八卦,什么都能说,府里有个嘴的下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晚上书房里,魏广德又从张吉口中听到消息,礼部侍郎许国和吏部侍郎余有丁似乎也有嫌疑。

“许国,余有丁”

魏广德轻轻念出这两个人的名字,微微点头,他们确实有资格争夺入阁的机会。

潘晟,本就做过礼部尚书,算是半个阁臣,自然有资格攻入个。

不过,这个人入阁的机会很小。

潘晟字思明,号水濂,浙江新昌人。嘉靖二十年过会试,并在殿试夺得榜眼,被授与翰林编修,协助修编《大明会典》。

隆庆四年累官至礼部尚书,但之后就是数年蹉跎。

他和高拱关系不睦,隆庆六年辞官就是因为高拱指使御史弹劾的结果。

他和张居正关系比较亲密,但是却和张四维有点事同水火。

张四维担心被潘晟取代地位,所以听说多次在张居正面前贬低潘晟,而张居正自始至终也没有表态自持他入阁。

潘晟和魏广德的关系一般,只是一般的同僚情分,或许也是因他和张居正关系造成的。

魏广德自然不会帮张居正的朋友说话,就算有入阁推选资格,魏广德也不会举荐他。

从朝廷到内阁这一关键的一步,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有阁臣举荐。

或许潘晟当初交好张居正,也有此意,毕竟他和张居正老师徐阶关系不错。

只能说他命中没有这个机会,嘉靖二十年进士,资格比张居正都老。

许国,字维桢,号颍阳,徽州府歙县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显然,许国官运亨通,他在会试和殿试中名列二甲,但幸运选入翰林院出任庶吉士,之后就是翰林院检讨,和张居正、魏广德官途类似。

历任翰林检讨、国子祭酒、太常卿、太子詹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也是把入阁前的流程都完整的走了一遍,如果说其中没有人提点,是绝对不至于如此。

魏广德是误打误撞,主要还是得到两代皇帝的可以回护才能走完这个过程。

而其他人呢?

张居正是有徐阶提携,一手把他捧入内阁。

魏广德此时已经嗅到张居正的味道,猜测许国背后怕是张居正在操作。

“你说张四维张阁老前两日就去了许侍郎府上?”

魏广德随意的问道。

“是,就是老爷回京前一日去的,呆到快三更才离开。”

张吉答道。

这些,他那里都有小本本记录着。

名义上看,似乎,许国是张四维的人,不过魏广德却依旧有点怀疑是张居正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