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隆万盛世 1450善后

魏广德说道。

“好吧,我让户部继续缓缓购入黄金,直到价格升到十两银子为止。”

张居正思考片刻还是点头说道,“反正现在常盈库也才换出三成多银子,估计还能收兑二百万两黄金。”

“三百万两黄金,到时候怕就是市值三千万两,应付大战也足够了。”

魏广德笑道。

“金价可是波动的,何况自古金价也没有这么高过。

如果常盈库放出黄金兑换白银,怕是银价要跌。”

张居正皱皱眉,不认可说道。

“朝廷下政令就是了,就比如一两银子兑九百六十铜钱,不就是之前定下来的。”

魏广德笑道。

之前制造大明通宝,朝廷开始铸造银币后就下达了官府定制的钱币价格。

一两银子十六钱,每钱当官方铜钱六十文,及一分为六文铜钱,并且严禁民间私铸铜钱。

明制,一两等于十六钱,每钱十分。

在魏广德看来,既然可以朝廷定出银钱和铜钱的价格,自然金钱也可以和银钱挂钩。

只不过这的政策,也只会在特殊时期颁行,就比如朝廷需要吐出黄金兑换白银的时候。

至于其他时期,金价低于十两,朝廷就会用白银收兑黄金稳住价格。

长此以往,金价自然就很难在低于十两银这个价格。

如果,大明这能获得倭国金山银山,要维持还真不难。

最起码,东西方金银价差距不大,就不会出现金融投机者。

别看西方金价依旧高出大明金价两成,但别忘记这是什么时代。

这时代交通不便,这两成价差可是担着要命的风险。

何况,朝廷保底十两,那金价就不可能只值十两,说不得会更高。

“白登登和金灿灿那个更吸引人,一目了然。”

魏广德说话间,从身上掏出钱袋,拿出一枚金币和一枚银币,在手中抛来抛去。

金银币自然是大明铸造的通宝,只是金币还没有大规模流入市场,只做赏赐之用,银币倒是早就进入流通领域。

“呵呵”

张居正只是轻笑两声,随即正色道:“善贷,这就是我这两日才想到的一个事儿,那就是朝廷定下银价,可若是白银流入太多,银价真能维持吗?”

“嗯?”

魏广德一愣,张居正的顾虑,他之前还真没想过。

中国古代一直都是以铜钱为货币单位,那时候金银作为贵金属虽然有价值,但也是当“钱”使。

古代葛超,一两金银可以换多少铜钱,那也是不固定的。

铜钱缺少的时候钱贵,金银缺乏的时候则钱。

其实,主要也是中国其实一直缺少贵金属,包括金银铜料,其实都不多。

国家太大,虽然总量惊人,但平均下来后也不够用。

唐初,一两银子不过换几百文钱,后来唐朝步入盛世,基本维持一两银子一千文钱,不过价格依旧波动剧烈,因为银少,所以白银购买力其实超过千钱。

到宋朝,经济空前繁荣但同时也伴随大量铜钱外流,所以宋朝名义上一两银子等于一贯,但价格波动更加剧烈,特别南宋时期。

因为有岁币的负担,没当需要支付岁币时,钱价大涨银价大跌,甚至出现四五百钱兑一两银子的情况。

为了缓解钱荒,最后官府出面背书发行“纸钞”,纸钞直接贬值到三贯,而铜钱依旧维持在六七百钱的价格,同时期还出现铁钱等货币。

明朝延续唐宋之制,虽然朱元璋发明“宝钞”敛财,但官面上定下的还是一两银子兑千钱至今。

张居正所担忧的,正是如果后续大量白银进入大明,这白银和铜钱的价格能否维持。

这个问题,魏广德没考虑过。

在他看来,朝廷定下政策就不允许下面更改。

但若是民间银钱太多而铜钱太少,没准真会影响到钱法。

“难道还要铸造五分的银币?”

魏广德忽然说道。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