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四合院:众禽刁难,反手开启工业强国 第三十九章 地下图卷,尘封往事

();

废弃军用仓库下方的追击以失利告终,但留下的血迹和爆炸残留物,以及对“影子”行动方式的更深入了解,为反间谍小组提供了新的侦察方向。

林逸知道,不能仅仅被动地追逐“影子”,必须主动出击,从这个隐藏在京城地下的庞大网络本身入手,找到它的构建者和核心枢纽。

“逆向工程地下网络”的计划被立刻启动。

军工厂最先进的地下探测雷达被运往京城西北郊区,对废弃军用仓库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地毯式扫描。

同时,技术人员将所有已知的地下通道入口、出口以及被炸毁的通道段数据输入计算机,结合京城历史地图和工程资料,尝试构建一个地下网络的虚拟模型。

这项工作异常艰巨。

京城作为古都,地下结构复杂,既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旧城基、排水系统、防空洞,也有近现代修建的各种地下设施。

许多老旧的图纸已经丢失或者不完整,甚至存在秘密修建的未公开设施。

探测雷达虽然先进,但在复杂的地质和人工结构干扰下,也难以百分之百准确地穿透地层。

“报告林总工,地下探测结果出来了。”

技术人员拿着厚厚的报告来到指挥室,“废弃仓库下方确实存在一个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复杂,有多条通道与外部连接。但这些通道的走向和规模,与我们已知的市政管网和防空洞图纸都不完全吻合。”

虚拟模型也初步构建完成,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一个由线条和节点构成的复杂网络。

那些已知的地下通道,就像是这个巨大网络中的几条支线,而废弃军用仓库下方的地下空间,则位于这个网络的某个重要交汇点。

“这个网络规模很大,覆盖范围很广。”

林逸看着屏幕上的模型,眉头紧锁,“它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建成,需要长时间的规划和建设。而且,能够在这种地下环境中进行秘密施工,并保持如此高的隐蔽性,绝非普通力量所能做到。”

这进一步印证了林逸的判断――这个间谍网络在这片土地上潜伏已久,而且拥有强大的资源和专业能力。

“谁能够构建这样一个地下网络?”

李卫民沉声问道,“是境外势力秘密派遣工程队潜入?还是策反了国内掌握相关技术的专家?”

林逸倾向于后者。

在当时的年代,境外工程队大规模潜入并进行如此隐蔽的地下施工,可能性极低。

更可能的,是利用了国内掌握相关技术的叛徒或者被策反者。

“排查那些在解放前或者特殊时期,参与过京城地下工程建设,特别是军事地下工事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

林逸果断下令,“重点关注那些有复杂背景、社会关系异常、或者在大清洗中受到过冲击的人。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对新政权心怀不满,从而被境外势力策反。”

这项排查工作涉及大量历史档案和人员信息,任务繁重。

国家安全部门和公安部门立刻行动起来,开始从尘封的档案中寻找蛛丝马迹。

与此同时,对“影子”使用的那种境外止痛剂的追查也取得了进展。

经过多部门的协调和排查,他们发现,在解放前,京城确实有一些涉外医院和诊所,曾经进口和使用过这种成分复杂的止痛剂。

其中一家名为“协和医院”的国际医疗机构,在当时是京城最主要的涉外医疗机构之一,也是少数能够接触到这种高端药物的地方。

“协和医院?”

李卫民皱了皱眉,“那里的医生和病人成分都很复杂,排查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