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34章:嘉靖初期大规模前的造反

();

楚伯先也笑吟吟看向阎赴,掀开了第二个托盘上的锦缎。

十条明晃晃的金条在灯火照耀中晃的人睁不开眼。

阎赴也大笑起来,眼眸深处隐藏着一丝透骨寒意,一把收起金条。

“既如此,本县便却之不恭了。”

孙九年几人这时心口大石落地,齐齐举杯,笑容心照不宣。

“学生们再敬大人一杯,如今咱可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眼见阎赴一饮而尽,孙九年与楚伯先笑的欢畅。

和这种读书人打交道当真轻松。

聪明懂事,有些事不必非要分说,甚至都用不着他们劝诫,一点就透。

这等人,心中自有一杆秤,和他们一样,如何攫取利益,便如何行事,倒是对了他们胃口。

饮宴结束,阎赴走出楚家的时候,已是二更天,天色漆黑。

楚伯先亲自扶着阎赴上了马车,四族族长恭敬拱手,笑吟吟目送这位‘懂事’的县尊离去。

直到马车转角,看不到四族身影,阎赴才从醉醺醺的神色恢复平静。

手中的金条掂量着,沉甸甸的,让阎赴眼底愈发冰冷。

“一根金条怕不是有五十两。”

按照如今朝廷定下的金银兑换六比一,一根金条便是三百两银子。

京师一套三进的院子才三十两银子,已是许多官吏十年俸禄总和。

小小一个从县,四个缙绅家族,出手便是三千两银子,钱从哪来?

马车车帘被寒风吹起,阎赴看着远处,黑灯瞎火中,夯土的破房子里,兴许住着几个光脚的佃农,又在为交不上租子急的落泪。

城外的乞儿,又有多少冷死在墙角,饿死在大户朱门之外?

他们不是不愿劳作。

这群最底层的百姓,若是劳作能吃饱,他们情愿一辈子勤勤恳恳。

可惜。

阎赴垂下眼睑。

他们连想要劳作的田地都没有。

这样的大明,呵。

手里的黄金如今闪烁的光彩,竟是那般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