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华城拿什么竞争?”林长亮皱眉,“制造业不如锦城,文化科研不如洛城”
“正因为如此,华城才要另辟蹊径。”季阳站起身,走到窗前。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身上,在地板上投下一道修长的影子。
“我们最大的优势,恰恰是那些领导眼中的劣势——安逸闲散的城市气质。”
林长亮和林欢都愣住了,显然没想到季阳会这么说。
季阳翻开其中一篇历史材料说:“林叔,您知道吗?华城在历史上有过六次惊人的崛起。每一次,都与一个关键人物或一项重要决策密不可分。”
“哦?说来听听。”林长亮来了兴趣,在椅子上坐直了身子。
“第一次崛起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季阳的声音沉稳有力,“那时的玉河水患严重,洪水肆虐,百姓苦不堪言。直到吴雪父子修建玉河坝,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
林欢听得入神,不由自主地靠近了几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侧脸上,映出一层淡淡的金色。
“玉河坝建成后,华城实现了"水旱从人"的奇迹。”季阳继续说道,“这项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防洪问题,更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司马晖执政时期才能大力发展农业。”
“他派重兵守护玉河坝,推广水利工具,发展蚕桑养殖,推行边防军屯垦策略。这些举措让华城成为蜀汉最重要的粮仓。”
林长亮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作为在城建规划局工作多年的老干部,他对这段历史再熟悉不过。但从季阳口中说出来,却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第二次崛起源于蜀锦产业。”季阳又翻开一页,“当时东南沿海还不知道丝绸为何物时,华城已经把蜀锦做到了极致。”
孟琪芳在一旁听得入迷,不时用赞赏的目光看向季阳。她没想到,这个准女婿不仅为人稳重,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也如此深刻。
“司马晖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季阳的声音略带沙哑,“为了增强国力,他大力发展蜀锦产业。这一产业链条极长,从种桑、养蚕到纺织、染坊,再到运输、零售,带动了整个华城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