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约定。
夜深了,青城城渐渐安静下来。季阳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灯火,思绪万千。他知道,在那片灯火中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女孩正戴着三颗星星的项链,开始她的大学生活。
而他,会一如既往地守护着她,等待她的归来。
钱这个东西,在公办大学里就像个无底洞,永远填不满。
咱们国家的公立大学哪个不缺银子。每年的固定支出像一座大山,压得学校喘不过气来。可日子总归还是要过下去,勒紧裤腰带,咬咬牙,也就这么凑合着了。
会议室里,空调呼呼地吹着冷风,季阳靠在真皮椅背上,目光扫过对面那一排校领导。他们脸上的表情变化让他觉得有趣。有人皱眉思索,有人若有所思,还有人不时点头。
“关于校企合作的具体方案,宋教授讲得很详细。”戴校长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日光灯的光芒,“不知道季总有什么看法?”
季阳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很清楚,学校最想要的是什么——不受限制的经费。这不是什么贪污,而是实打实的无奈。
“一个大学生的培养成本,比大家想象的要高得多。”季阳的声音不疾不徐,“以青城为例,培养一个学生一年就要投入近两万五的经费。这还只是平均数。”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学校的固定资产折旧、教职工薪酬这些都是刚性支出。而学校能收到的学费和国家拨款加起来,也就一万多点。每年每个学生都要亏上万块钱。”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空调运转的声音。
“四年下来,一个学生就得亏将近五万。”季阳继续说道,“这还是在正常年份。现在赶上扩招,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坐在角落里的财务处长不自觉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所以说啊”季阳看着钱博文滔滔不绝地讲完,轻轻敲了敲桌面,“校企联合这事,对大家都好。”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校领导,语气轻松却不失严肃:“学校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企业能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学生能提升实践能力。这不是三赢么?”
戴校长的眼睛亮了起来,身子不自觉地前倾。这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而且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创新。”季阳继续道,“定向培养,多好。”
他说完就不再开口,静静地看着对面的反应。该说的都说了,连报告该怎么写都提点到了,要是搞不定,这不就是能力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