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之后,日子渐渐归于平静。由于并非狩猎季,宋阳便将主要精力放在采药上。</p>
王岳自然一如既往,每日都跟着宋阳。</p>
只见他手持开山锄,腰间紧紧扎着绳索,身后稳稳别着砍刀,斜背着双管猎枪,身上还背着个特制的袋子。</p>
这袋子是用蛇皮袋改造的,底部两角扎起,袋口缝制后穿上绳索,能自由收缩,里面还套着个小袋子。</p>
若采到的药材多,这大袋子便能派上用场;要是遭遇下雨,它还能当作雨衣应急。</p>
除了每次上山必备的双管猎枪和随行的八只猎狗,这身装备可谓是采药人的标准配置。</p>
当下正是上山采摘金银花、五味子的绝佳时机,还有全年都能挖掘的全皮、桔梗等药材。</p>
每当挖到桔梗,宋阳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乘风。</p>
那时,李乘风教他认识桔梗,还唱起了**民歌《桔梗谣》,可宋阳听着却像是“倒**……倒**……”。</p>
宋阳觉得好笑,便问李乘风,一个蜀地人怎么会唱**的歌。</p>
李乘风笑着解释,“倒**”是**语的发音,以前在外闯荡时,结识了从东北过来的**族人。</p>
宋阳也不知这说法是真是假,只觉得有趣。</p>
李乘风还告诉宋阳,桔梗不仅是祛痰的上好药材,还能腌制后当作小菜,味道可口;做成粉末用来做糕点,同样美味;甚至用来酿酒,口感也十分不错。</p>
桔梗开的花是蓝色的,有五个花瓣,模样好看,因其形状类似唐僧的帽子,所以还有个名字叫僧帽花,花期能持续小半年,一旦发现,常常是半山坡都开满蓝色的花朵。</p>
如今回想起来,宋阳愈发觉得李乘风是位极好的师傅。</p>
他不仅自己勤奋翻书强化记忆,更多时候,是李乘风讲解得生动有趣,让人容易记住。</p>
为此,宋阳特意挖了许多鲜嫩的桔梗,让冯晓萱腌制了满满两罐,其中一罐还专门送去给李乘风。</p>
可当他来到李乘风的茅草屋,却发现里面住着李乘风的孙子,而李乘风刚离开两天,说是去彭水找狗了。他打算到夏季时,带着孙子去打黑娃子。</p>
与北方狩猎时间不同,在蜀地,打黑娃子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因为此时黑娃子最容易出来毁坏庄稼。</p>
宋阳微微皱眉,想着今年夏季雨水不断,时而连绵小雨,时而倾盆大雨,进山都困难重重,估计打猎也难有收获。</p>
不过,他对李乘风即将带回来的下司犬,倒是满怀期待。</p>
回到家后,宋阳依旧每日上山采药。</p>
碰到乌梢蛇之类的蛇,他也不会放过,带回家里取胆,再将蛇体烘干。偶尔遇到野物,他会打上一些,给猎狗改善伙食,也时常带些回家,让家人的伙食变得丰富些。</p>
只是不知为何,像黑娃子、豹子之类的大型野物,始终不见踪影。倒是遇到过一小群野羊,大大小小共六只。</p>
由于没带绳套,宋阳便放狗去追,最终追到了一只大野羊和两只小野羊。大野羊被旺旺咬断喉咙,等宋阳他们赶到时,已经死去。</p>
回到家后,羊肉由两家人平分,两只小野羊则被宋阳带了回来,和自家一直养着、还专门送到大村子配过种的黄羊养在一起。</p>
宋阳希望通过让它们多与人接触,逐渐消除野性,日后能放到山坡上吃草,乖乖跟着母羊,不再想着逃跑。其中一只是公羊,等长大后,还能自行配种。</p>
宋阳一直记着去年看到的那棵杜仲树。</p>
在春夏交替,这个最适合剥皮的时节,他去把树砍了,将树皮剥下带回家。</p>
天气晴朗时,宋阳就进山采药;阴天的时候,他便留在家里编簸箕、制作木架子。</p>
短短一个多月,他院子里就支起了十多个架子,上面摆满大簸箕,晾晒着这段时间采摘回来的药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