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你觉得佛门的定位……呃,或者说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应该是怎样的?”</p>
离开秦州,前往肃州的路上,罗太岁问玄奘。</p>
“佛门并没有一定的相,世人希望他是什么相,他就现什么相。”</p>
玄奘坐在他的枣红马上,不无玄机的说道。</p>
“你们这些和尚,说话就是喜欢模棱两可。”</p>
罗太岁摇头笑道:“那和尚觉得世人眼中,你们应该是什么样的?”</p>
玄奘略做沉吟,道:“慈悲为怀,普度众生。”</p>
罗太岁点点头道:“有一位圣人曾经说过:如果一心想同时求得神圣和富贵两种东西,那还是趁早放弃一样。</p>
和尚觉得此言若何?”</p>
玄奘低颂一声佛号,道:“圣人之所以为圣,在于舍弃,而非索取。</p>
小僧以为,舍富贵而求神圣者也。”</p>
“既然和尚能说出这句话,佛门还不算无药可救。”罗太岁油然一笑。</p>
玄奘一愣,听罗太岁的意思,似乎把自己当做了佛门的希望。</p>
他很费解。</p>
为什么此人就如此高看自己一等?</p>
不仅认为自己能够西行求法成功,甚至还认为自己可以影响到整个佛门!</p>
要知道,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僧人而已。</p>
冥思苦想了半晌之后,玄奘道:“愿闻其详。”</p>
“佛门常常自诩为圣地,但却凭借精神上的施舍,以换取物质上的收获,这么做实在不足以超凡入圣。”罗太岁先是缓缓说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