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从杀出长安开始 第155章共举

不知为何,从偏堂议事回来后,张肃忽然说出这样一句话。</p>

原本推举谁接管刘焉的益州牧之位,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可是张肃突然来这样一个插曲,直接将众人给僵住了。</p>

谁也不知道张肃为何忽然会开这个头,但这种想法一旦产生必然会对后面的许多事情产生影响。</p>

眉头皱起,张裕面色凝重的盯着张肃,似乎试图从他的眼眸中发现些什么,“君矫,此等议论非同小可,若不是吾等共事多年,今**这话一旦被传出去,如今舍的众人都会受到牵连!”</p>

张裕没有怒斥张肃,首先将署舍内的众人都捆绑到一起,以免以后有人利用这件事为把柄,来针对他们。</p>

虽说署舍内的这些人都属于益州本地豪族,但家与家郡与郡还是有差异的,日后如果出现利益斗争,难免他们其中的某个人会旧事重提,将这件事揭到刘范的面前。</p>

现在张裕虽然说得是让张肃不要连累大家,但在场的人也并非无知的,大家都聚在这个署舍内,你说没有参与,谁会相信呢?</p>

除非现在就有人站出来,跑到后宅,向刘璋举报。可又有谁能确定,张肃所想的推举之人会不会就是刘璋呢?</p>

沉吟片刻,周群也开口询问张肃,“君矫,此事非同小可,若无长远谋划,且不可因为一时想法,就冒险去尝试!”</p>

周群在警告张肃,同样也在说给大家听,虽然现在大家同在一条船上,但如果真的没有可行性,他周群是第一个不会加入的。</p>

署舍内安静片刻,一直沉默不语的何宗也看向张肃开口询问,“此间没有外人,君矫所说的推举之事到底是属意何人呢?”</p>

“刘季玉!”一语话落,众人的眸光中也露出果然神色。</p>

其实他们早就猜到,张肃若想换人,肯定还是推刘璋最有可能。</p>

没有在意众人眼中的果然如此的意味,张肃直接说道:“诸位方才也看见了,我等与刘季玉商量事情的时候,所建之事,基本上都能被执行。但诸位再换想,若今日召集议事之人,不是刘季玉,而是刘伯常或者刘仲宣的话,还会不会有这般顺利?”</p>

张肃的话虽然不是振聋发聩,但每一句却都是走到众人心里面。彼时其实不仅张肃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大家的脑海中都一闪而过这样的念头。</p>

确实,按照刘璋表现出来的温弱形象,若大家一同推举他成为益州牧,那今后益州还不就成了大家的天下。说句放肆点的话,那时候刘璋是益州牧,但益州是大家的。</p>

目光闪烁,一时间众人都陷入了思索。</p>

署舍内安静了很久,直到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向王商,做为众人里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存在,每到这种关键时刻,还是需要他这样的老人站出来主持局面的。</p>

悄然叹息一气,王商环顾四周,浑浊的眼眸中仿佛看透了所有的事情,只见他稳声缓缓说道:“君矫的话,确实是为了我益州本土各家的忠直之言,我也知道你等为了家族,也愿意去冒这个险。”</p>

深吸一口气,王商凝重道:“但你等可知道,我等虽然有推举之名,但这名也只不过是个名而已,真正让事情成定局的还应该是兵权!我等手中有兵吗?区区家族部曲能够与刘伯常的百战精锐抗衡吗?”</p>

一番反问,直接让方才已经有些心情浮动的众人纷纷安静下来。</p>

按照张肃的想法,他们推举刘璋上位,即使刘范接管了益州,朝廷方面也会将正式的益州牧任命交给刘璋。而刘范虽然有兵权,但州郡事终究还是要听州牧的,时间久了必然会有人生出别样心思。</p>

那时候在整合益州众家族的力量,一举将刘范推翻,扶持刘璋成为共主,那样大家都会成为利益获得的最大者。</p>

正因为这样,历史上在刘焉病逝后,王商与赵韪就伙同益州众人,一同推举刘璋接管益州。若说刘焉在益州这几年有什么突出的政绩,恐怕并不能说上来。</p>

那既然刘焉没有给益州百姓带来恩惠,为何益州士人还要推举刘璋接管益州呢?那目的显然只有一个,有刘璋的益州可以方便大家发展。</p>

而刘璋接管益州后,其无为而治的理念,直接让益州本土士绅进入了发展扩张的巅峰。也正是这几年的发展,才让中原各州都混**战的情况下,益州人力物力急速积累。</p>

到最后却是便宜了刘备,以益州一州之力,在汉中击败了拥有帝国七成力量的曹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