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和明朝一样的官职,只是借名。</p>
也是杨定思虑之后的产物,翰林院本质是管学术研究的。</p>
不过在地球那是研究四书五经,那么杨定给他定义就是人文研究,社会科学。</p>
当然平日里也会做点顾问的事情。</p>
官职不高都有:翰林学士四品,翰林侍讲从四品,翰林院士五品,翰林典籍六品,翰林编修七品,翰林检讨八品,翰林翰林院庶吉士九品。</p>
毕竟这群人只考了一科,虽然留在了中央,但皇帝为了平衡地方士子的内心,于是就给了入选加恩进士九品官。</p>
不过起居生活还是给足了的。</p>
相较于其他官员还得自己出钱出力,翰林院就有御书房提供了。</p>
不过此刻,也有人担忧这批人才的流动。</p>
“陛下,这一百庶吉士该如何处理?”</p>
问话的是兵部侍郎夏千秋,他的儿子今科考上了,关键是考的不是其他科目,而是因为加恩的顾问科进去了。</p>
所以他很着急。</p>
万一杨定没有整理好升迁途径,那他夏家的仕途,不就在这里夭折了?</p>
杨定坐在御书房内头也不抬回答:“他们都是朕的顾问,这半个月下来,朕看完了所有策论,才选下他们。然后挑选组合,将他们罗列到各个课题下面进行研究,以后翰林院将会是一座和太学相等的高等学府。”</p>
一听这话,夏千秋更急了。</p>
我让我儿子来考科举是当官的!您老人怎么就从中截胡了呢?</p>
“陛下!其中不少人多为良才,岂能留在翰林院中研究工匠之事?”</p>
夏千秋的着急让杨定有点意外的放下笔抬头问:“嗯?翰林院的翰林研究的课题也很高大。比如,如何治理地方?如何推动一个地方市场的进化?再比如怎么样花最少钱,让最多的人富裕起来?这些课题哪一点你能解决?”</p>
“这……”</p>
夏千秋张了张嘴,有点儿头疼。</p>
“你们都是当官的,很多人都从地方走过。</p>
也都清楚各地民情不同,可是靖国毕竟足够大,需要的是进行高效的整合。</p>
这就需要有人对整个国家的政策进行定制和研究。</p>
不过你放心,需要考察地方的时候还是有的!</p>